成文于2024.10.11

每段时光好似总有为其伴奏的背景音乐。自幼便没跟上潮流,未经当代流行乐曲(特指00后所耳熟能详的那些)的熏陶。直到高中结束也没有所谓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所爱,大多都是捡拾留存在儿时记忆碎片里的,或是他人所推荐的二三曲调。比如当时父母托朋友制作的电子相册中皆为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所好,印象较深的有孙燕姿的《绿光》、周华健的《亲亲我的宝贝》、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等等。这些歌曲不仅刻在了那些光盘里,也成为了我10几岁前印象中的旋律。中学时期酷爱学习日语,自然地涉猎了许多日文歌曲。然而随着日语能力日渐成熟,也慢慢丧失了对那些歌的兴趣,以至于如今了无痕迹,但SMAP等日本歌手的歌曲的确是那时候的旋律。

上了大学后,彻底开启了独自的生活。我莫名地对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歌曲颇为偏好:周华健、任贤齐、梁静茹、张震岳的曲调彼时不绝于耳。至今仍然记得和煦的阳光下在宿舍旁的河边一边骑车一边听《爱我别走》的日子。后来着迷于武侠小说,也随之接触到了陈淑桦、辛晓琪。《问》、《笑红尘》、《两两相忘》等等,无一不是经典。虽然我只读书不看剧,但也和这些歌曲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后续也有过听张学友《情书》的放学路、听戴佩妮《单身潜逃》的旅行、听梁咏琪《短发》的夜晚……有的歌承载了我的故事,有的歌承载了我的回忆,这些歌成为了我那时候生活的旋律。在这些众多歌手中,刘若英独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出于个人习惯,手机的音乐软件里常年只有200左右首歌曲,新增一首时而就意味着其他几首的移除。2022年的冬天,我第一次添加了刘若英的歌,不出意外地是耳熟能详的《后来》、《当爱在靠近》和《为爱痴狂》。当时只是觉得她的歌中虽然没有过多的技巧,但却很有表达,音乐背后站着的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而后兜兜转转听了一些其他歌手,再回到刘若英时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张一张专辑地听;写代码的时候也听;锻炼身体的时候也听;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在听。有心思听歌词的时候便琢磨琢磨歌词,无暇顾及的时候就只听听曲调。久而久之这些歌曲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个极其细腻的形象:有理想、有浪漫、有念旧、有果敢。

当注意到这两年刘若英在办巡回演唱会,而且沈阳尚未举办,我便不时期许有朝一日可以得偿所愿。幸运的是沈阳果然计划在列,其举办时间刚好在我回国的期间里。购票略有波折,最终有惊无险买到了加场,人生的第一次演唱会指日可待。开演当天,三小时的全程恍若白驹过隙,许多本轮演唱会首次演唱的歌曲(《不营业的日常》、《光》)更是让人惊喜连连。结束后我甚至略略后悔自己没买高一席别的座位,去更近距离地体验现场的氛围。

开始听刘若英的时候我还没真正谈恋爱,只是有个跨越了很多年的情窦初开和几段不成熟的情感交叠。但通过她的歌,我知道了。恋爱前,有人在像《为爱痴狂》一样勇敢追寻着;《一辈子的孤单》一样迟疑着;《当爱在靠近》一样期待着。恋爱时,有人在像《风和日丽》一样甜蜜着;《飞行日》一样奔赴着;《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样平和着。失恋或是未能相恋呢,那就太多太多了:《我们没有在一起》、《听说》、《亲爱的路人》、《各自安好》和《成全》便是刘若英“钦点”的五部曲。现在,我拥有了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我确信我唯一需要也是应该做的就是投入地爱、热烈地爱。倘若有一天我唱起了《后来》,也可以唱得有滋有味,没有丝毫的懊悔。最后,不喜欢刘若英的人说她的歌矫揉造作也好,无病呻吟也好,或是简简单单武断地归类于苦情也罢,也许总有一天他们会自己“却道天凉好个秋”吧。我喜欢刘若英,因为在许多那个当下,我听到了我想要听的。

《飞行日演唱会》2024.08.30歌单
  1. 寻找
    • 彼得潘
    • 为爱痴狂
    • 有没有爱我都不会慌
    • 说话
    • 一辈子的孤单
    • 当爱在靠近
    • 原来你也在这里
  2. 成长
    • 遗忘的都回来了
    • 知道不知道
    • 点亮橘子树
    • 不营业的日常
    • 后来的我们
    •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 我要你好好的
    • 飞行日
  3. 勇敢
    • 我们没有在一起
    • 听说
    • 亲爱的路人
    • 各自安好
    • 成全
    • 所有相爱的人啊
  4. 陪伴
    • 继续
    • 黄金年代
    • 很爱很爱你
    • 快乐天堂
    • 漂洋过海来看你
    • 浪人情歌
    •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