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于2025.04.24
时间总是不等人,2024也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有余。本打算年底做个回顾,但忙于硕士论文,所思所想无暇记录。同时,一切尚未尘埃落定,即使留下了文字恐怕也难逃当时的局限性。而后爸妈来日本游玩,生活仿佛按下了加速键,前前后后一个月的时间倏然间就流走了。事实上自己也谈不上多么勤快,三月里没什么要紧的事情,落笔在此般安逸的生活中则尤为困难。因而再次提笔已经进入了新学期、新生活,后续无法未卜先知,便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做个总结。
细想来这一年中也并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即使是博士申请等等也不外乎是在既定轨道上会发生的必然。得益于这一年中记录每个时候所思所想的新尝试,虽然少了所谓的重大事件,但也能一窥彼时的种种心境。一年二十四节气,大约间隔十五天,当时便十分理想地制定了这个每个节气写一篇感想的计划。刚开始的时候并没能理清书写的主题,内容也十分繁杂。
既有对于某个问题的思考,也有那段时间内所发生事情的记录。而后渐渐演化成了基于生活中事情所引申出的感悟。但也正因如此成文变得愈发困难,以至于中期的文章不断一拖再拖,后期的文章则直接胎死腹中。最后一年下来完成了18/24,就算是大致完成了最初的设想吧。
于学生身份的我而言,每天的日子不过是学业和日常生活的组合。学业方面尽管硕士顺利毕业,但“选择”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选择和结果紧密相连,选择和选择之间更是环环相扣。有时候即使做了当下看来最优的选择,但仍旧需要为曾经的选择而买单。自己在大四的时候来到了加藤真平老师的研究室,一方面彼时的自己完全对研究之类的事情没有概念,另一方面也缺乏来自于前辈等等的点拨。虽然来到这个研究室本身绝非坏事,毕业过程也相较顺利,但自己也肯定没能在整个不可逆的洪流中走得坚实。回看下来这件事也是时至今日一切的伊始,至今我也无法完全消化其所带来的影响。随后,加藤老师离职的消息在研一尚未开学时突然传来,自己被调配到了同学科五十岚健夫老师的名下。后续虽然展开了和公司的合作,但也因此头上盘旋着三股势力,到头来难以平衡。在新研究室我的内容与其他人方向迥异,虽不至格格不入,但也颇感寄人篱下;曾经的老师只是副指导教员,忙于其自己公司的事业,对我也仅仅履行着最低限聆听的义务;合作的公司更是各取所需,我以研究的方式倾注,但对面只当作一个商业项目。两年的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在如此的局面下我也没能理清自己在各个环境中的定位,最终通过减少周遭一切的干预的方式姑且完成了论文,不至于使毕业受到影响。
如今博士即将开学,我仍抱以憧憬,相信这是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但由于博士研究室迟迟无法确定大致的选题,加之和硕士论文时间重叠导致准备时间不足,最终导致了前些日子博士奖学金申请的失利。希望这是对过往最后一次买单吧…错杂的环境导致自己用了两年的时间找到定位,弱学术研究重商业项目的环境也致使了自己认识的淡泊。尽管具备了还算不错的实操能力,但纸面成绩的缺乏却是不争的事实。吃一堑长一智或许在此不太适用,因为这每一步都谈不上错,甚至也都是彼时近乎最优的选择。相反既然环境已是定局,那么摸清现状而因地制宜地快速调整才是最重要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生活方面,这一年中我经历着最令人向往也最具挑战性的人际关系:恋爱。时至今日已经五百多天了,我真切地体会到恋爱或许是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综合考验。彼此既要真心相待,也要灵活变通、讲求方式方法。就好比自己意识到了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倘若对方压根就不认同问题的存在性,那么无论说得再多也不外乎是鸡同鸭讲。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引发无谓的争论。然而金无足赤,世界上也不会存在两个完全契合的个体,逃避问题只会致使虚假繁荣。我的第一条体悟便是要勇于面对关系中的潜在问题,并尝试以智慧的方式处理。
其次则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多一分理性自然就会减少一分感性。《飞鸟集》第15首: “Do not seat your love upon a precipice because it is high.”我曾思考并尝试理解泰戈尔这句诗的含义,有一瞬间我意识到理性能削去大部分的冲突,但会使得关系变得脆弱。一度被理性浇灭的感性和火焰难再重燃,就如同一步一步被推到陡峭的崖壁边上,越来越低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强的耐药性。然而凡事不破不立,如果解决问题需要一剂猛药,那么打便是了。
最后恋爱绝不是两个人的零和博弈,是1+1>2的合作。为此,定位、相互、投入,缺一不可。换句时髦的话说第一步便是和自己的相处,只有理清了自己才能够为他人在心中安排一个位置。倘若自己本身就是一片混沌,正常的人际已然棘手,遑论恋爱。其次则是相互性,于此不多赘述,主要是“我们”的概念。最后,花儿尚且需要浇灌才能盛放,一段关系自然也需真心地付出。正如《小王子》一书中所描述的情节一样,纵使玫瑰园里有再多的花,也难以替代我曾亲自为其浇水施肥的那朵。过程中的成长不论多寡,但保持住自己的主体性,不枉此行罢了。
此番成文,思绪起起落落,前前后后分成了不知多少次。然而每次提笔最先想到的都是前路漫漫,还有许多仍待加强、仍待努力,无论是学业也好,生活也罢。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切事在人为。